新吾爱文学网 > 军史小说 > 新顺1730 > 第二一五章 城里城外(下)(2/3)

第二一五章 城里城外(下)(2/3)

上一页新顺1730章节列表下一页
有声小说,新吾爱文学网在线收听!


在巴达维亚的华人,都很清楚给荷兰人服苦役意味着什么。

活五年就是大赚,三年算是命大。

就算荷兰人说的是真的,不是说船跑到一半,直接把人往海里一扔好省钱,是真的准备运到那边,可也就是现在死、和三五年后死的区别。

这就是为什么巴达维亚的糖厂之前能赚钱的一个原因:敢闹事、敢要钱,就去巴达维亚举报没有居留证,抓去服苦役,保准一个个老老实实的在糖厂干活。在糖厂,或者甘蔗园,虽然没有西瓜吃,但最起码偷着吃根甘蔗还是能吃的吧?

大部分华人是能忍耐的,不到活不下去的时候,谁也不是起义成瘾。

但现在,是真活不下去了。

大家互相接济,这几个带头的大哥还算有些产业,但又能撑多久?

之前还打了来抓人的荷兰人,荷兰人岂能不报复?难不成到时候,把打人的兄弟交出去?交给荷兰人?

出卖兄弟,那他们这几个做大哥的,以后还有谁信服?

有利大哥拿,出事兄弟顶?这样的大哥是做不长久的。

连怀观这时候有苦说不出,就算朝廷出面解决,那也是之后的事。但现在,还要解决一个当务之急,就是城外这些华人的吃饭问题。

“这样吧,我把产业卖一卖,总还能维系一段时间。我再找人和城里的人谈谈,让他们和荷兰人谈谈,或是接济接济,出几个钱。”

一说这话,黄班以及黄班手底下的一群汉子都笑了出来。

“城里那群人靠得住?怀观兄弟还指望他们呢?”

他们和城里的高等华人,不是一类人。

城里的高等华人可以和荷兰人谈笑风生,有正当的产业,或是包税、或是承包专营总还能交得起那两个银币的丁税。

城外的华人许多就是一群奴工,历史上荷兰在奥斯坦德茶叶事件后,成立了对华贸易委员会,直接与满清在广东交易,巴达维亚中转港的优势地位渐渐消失,一些船主去巴达维亚赚钱的营生,就是运送福建契约奴,要不也得空船去。

城里城外,两边的心思根本就不一样,劲儿也使不到一处去。

站在城里华人的角度,又分为两类。

一类,是甲必丹、雷珍兰、糖厂承包者、富商、包税人、放贷者。

他们也不希望城外的华人起义。

一则两边的阶层不同,根本不是一路人,悲欢并不相通。

二则城里的华人作为经营者,城外的暴乱也会影响他们的产业。

三则他们一直试图融入荷兰的统治阶层,一个稳定的荷兰殖民政府,有助于他们的产业和利润增长。

四则就是担心城外的华人起义,他们会受到牵连,导致觊觎他们产业金银的荷兰人,趁机把他们流放,把金银吞掉。

第二类,是小手工业者。

比如厨师、开饭馆的、做小生意、货郎、磨剪子戗菜刀补锅的手艺人等等。

他们完全是骑墙看的态度。

如果起义成功,或者迫使荷兰人接受了条件,废除了人头税,当然是好事。

他们也得缴纳人头税,若能城外那些人死一些人,流一些血,他们也能跟着沾光,当然是好事。

如果起义失败,按他们想,荷兰人也不会为难他们。

因为巴达维亚除了大宗的海运贸易、和公司垄断经营的之外,可以说是这些华人撑起来了巴达维亚作为一个城市的繁荣。

没了他们,不但公司每年要少收几十万银币的税,而且巴达维亚也就瘫痪了。

而且因为荷兰人的殖民政策,这些小手工业者对荷兰人的恨意,其实在他们头顶的华人包税人之下。

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
上一页新顺1730章节列表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