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吾爱文学网 > 军史小说 > 新顺1730 > 第七八五章 工业革命(二)(2/5)

第七八五章 工业革命(二)(2/5)

上一页新顺1730章节列表下一页
有声小说,新吾爱文学网在线收听!
手里1.4%,都是个问题。

大顺再怎么差,也不至于棉纺织品出口量,只有15万两白银。

更不可能在这个时间点,对印度棉布搞行政禁止。丢不起这人。

大顺的新兴阶层,其实也根本不缺工业发展所需的资金。尤其是刘钰毁灭了扬州,迫使资本南迁之后,更不缺。

相反,对英国意义不是很大的第三项、第四项,也就是为城镇提供粮食、拓展工业品市场,这才是大顺工业革命前的农业首要问题。

下南洋、资本去关东圈地,刘钰之前二十余年的一系列筑基,也都是在解决这个问题。

南洋的稻米种植园、关东的大豆农场,解决了这两个问题。

至少,东北地区脆弱的男耕女织经济,和严寒无比的不能种植棉花的气候,为苏南的轻工业品,提供了一个国内市场。

幸运的是,东北冬天冷,但夏天真的热,雨热同期。

冬天冷,意味着棉花需求量大;夏天热,意味着可以种粮食换棉花。

而南洋的稻米种植园、运河被废、漕米转移,使得苏南脱离了成为“农业大省”的命运。

至少在朝廷层面,不需要担心“改稻为桑”的粮食不足问题了。

“感谢”荷兰人,在南洋折腾了近200年,初步瓦解了南洋的村社经济,使得印度棉布在南洋打开了市场——苦恨年年压金线,为他人作嫁衣裳,大顺下南洋,直接继承了南洋的印度棉布市场,江苏布取而代之。

而从山海关到黑龙江的广阔土地,不存在男耕女织、小农经济的条件。为大顺提供了一个几百万平方公里的、拥有海运和冬季高速公路的广阔的轻工业品市场——在轴承、滚珠技术出现之前,滑动摩擦力的马拉爬犁的运力,高于车轮。

当这一切都解决之后,伴随着惟新五年刘钰在江苏的改革全面完成,大顺的工业革命也就顺理成章地出现了。

伴随着苏北圈地种棉、改良土地的需求,所引发的连锁产业链上下游发展,就是工业革命。

在南通,每年大约会新增8000台铁轮飞梭织布机,流入到苏南周边的乡村。同时还有5000台,进入城市的手工业工场。

在东北,从营口到黄龙府,每年大约新增几十家的大型榨油厂、酿酒作坊、蒸汽机带动石磨的面粉厂、马匹养殖、亚麻梳麻、柞蚕缫丝、木焦油作坊,以及沿河的商业服务业发展。

谷在京畿、天津发展起来的冶铁业,每年要为这些榨油、蒸汽机、铁轮织布机、马拉脱粒机等,提供更多的钢铁;造船厂要为不断发展的运力,提供更多的帆船。

在苏南,要为这些棉花生产更多的脚踏纺车、轧棉机、梳棉机;要有更多的码头工人搬运货物;要建立更多的油脂产业的蜡烛厂、肥皂厂;要为逐渐发展的城市和富裕人口,提供更多的玻璃窗;要为这些玻璃窗,开采更多的芒硝,或者建立更大的硫酸工业为原始制碱法提供原材料。

在徐州,要为海州的晒盐场、苏南的轻工业,提供更多的煤,以及购置更多的蒸汽机用于煤矿排水。

在松江府,要为这些逐步发展的产业,配置资本,富集资金,投机炒作,并且不断投资到基础建设中,比如徐州到海州的运煤运河、马拉铁轨路建设。

在南洋,要为需求极大的造船业,提供船索黄麻、帆布材料、桧木柚木;要为苏南日益进行的改稻为桑、改田种棉、生活水平进步、以及京城所需漕米,提供更多的稻米种植园,甘蔗种植园。

在朝鲜和日本,要为大顺发达地区逐步提升的识字率,提供更为廉价劳动力所生产的纸张,土佐和平壤的造纸业是为数不多还能和大顺竞争的产业。

应该说,他们在造纸业上,卷赢了大顺。代价是他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
上一页新顺1730章节列表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