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吾爱文学网 > 军史小说 > 奋斗在盛唐 > 第241章 福兮祸所倚(2/4)

第241章 福兮祸所倚(2/4)

上一页奋斗在盛唐章节列表下一页
有声小说,新吾爱文学网在线收听!
这么巧?千分之三的概率,真被我赶上了?哥们的运气**爆了!

崔耕将信将疑,来到了铸镜炉前。

但见火红的炉光的照耀下,一面硕大的铜镜皑皑生辉,虽然比不上后世玻璃镜,但比同时代其他的镜子强太多了。

镜子的周边镶金嵌玉,用上了当今最为先进的金银脱工艺,华美异常。

往镜子的背后望去,一大一小两条盘龙,张牙舞爪,雕刻地栩栩如生。

几个大字分外醒目——长寿二年以供。

有了这几个字,这块方丈镜就是独一无二的贡了。

现在回城估摸着是来不及了,直至第二天一早,崔耕才派人把这个消息向扬州城内通报。

扬州刺史张潜,淮南道安抚使武攸绪接到消息后,自然欣喜。

虽然李久泰的那个狗屁故事很有蒙人之嫌,但女皇陛下要求献镜,他们哪怕担着惊也要接下差事。

没想到五月初五之日,这方丈镜就铸好了,总算可以安安稳稳上交差事了。

两位大佬一通气,第二天就联名写了一封奏折,飞报长安城。

对于此次监督方丈镜的崔耕,张潜和武攸绪也非常满意,认为此事崔县令功不可没,允诺今年的考评,给他一个“上上”的评价。

大唐(武周)官员的升迁贬谪,虽然人为的因素很大,但也是有制度约束的,那就是“四善二十七最”。

每年地方主官会对属下,按照这“四善二十七最”进行评价,分为九等,上上为最高的一等。

评价完毕,行文吏部,给吏部的考功司审核。

吏部考功司觉得没问题了,就会记入档案。

等官员任期满了,该升迁还是贬谪,甚至赶回家去吃老米,就看这四年的评价了。

国人办事讲究留有余地,一般情况下,最好的评价就是“上中”,特别特别优秀,特别特别例外,才会有“上上”的评价。

这就是官场上最讲究的资历了,四年期满后,朝廷必须给崔耕升官。要不然,得了上上评价的官都升不了,其他人还有什么资格升官?没动力,地方官员怎么为天子牧守一方,为朝廷殚精竭虑?

这一次崔耕啥也没干,只是起了大早在江船上吹了会儿牛逼,就白捡了个大便宜。

这也是他自己始料未及的,真称得上是飞来横福了。

又过了十来天,武则天的旨意下来,方丈镜暂存于扬州仓库中,选个良辰吉日出发,运往长安城。

只要镜子一到,想必崔耕这个“上上”的评价就算稳了。

有道是,福至心灵,好事成双。

这一日,有一个白白胖胖,穿绸裹缎儿的中年人,前来拜访崔耕。

“拜见崔县令!”

对方这一开口,险些激动得崔耕热泪盈眶。

话是没什么特别的,但其口音,却是清源话!

崔耕离家有一年多了,这在外地乍一听到有人说清源话,简直是激动万分啊!

经过他自我介绍,崔耕才知道,此人叫王有成,清源本地人。

聚丰隆迅速扩张,光靠曹月婵自己肯定不行,招了不少乡党帮忙。王有成在那伙人中脱颖而出,成为了曹月婵的左右手。

他这次来扬州是带着任务来的,那就是把聚丰隆分号开遍淮南道。

崔耕这才想起来,临行之前曹月婵曾经对自己交代过,如果顺利的话,一年后要把聚丰隆开到淮南道来。

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
上一页奋斗在盛唐章节列表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