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吾爱文学网 > 军史小说 > 风雨大宋 > 第24章 秘密回京(2/3)

第24章 秘密回京(2/3)

上一页风雨大宋章节列表下一页
有声小说,新吾爱文学网在线收听!
显,许多人都看在眼里。现如今契丹使节在京城,要防他们耳目,我们回京要隐密一些。”

陶十七喝得晕晕忽忽,听了杜中宵的话,愣了一会,明白过来意思。叉手道:“官人放心,我自会约束他们,不要饮得烂醉。明日一早,我们收拾妥了,上路就是。”

杜中宵点头,让陶十七回去准备,明日不等天亮就出发。

看着陶十七离去,杜中宵在帐里又坐了一会。本来想的,过年的时候请个假,回许州把妻子和儿子接到京城来,没想到碰到贝州之乱,错过了。此次回京,短时间不会再四处奔波,应该让月娘带着儿子到京城来与自己团聚。最好在上元节前到京,一家人热热闹闹。

河东路两年多,没有家人在身边,难免觉得冷清。人这一辈子,总不能只是忙忙碌碌,没有家人的陪伴,总觉得少了些什么。不管下一任做什么官,最好不要再到边地去,不能带家眷实在坑人。

第二日一早,不等天亮,杜中宵便就起身,让陶十七等人架好炮车,准备出发。

昨夜许多将领饮至凌晨,睡得正死,军中静悄悄的。杜中宵到明镐帅帐外,让亲兵通禀。

入了帐,却见明镐已经收拾整齐,杜中宵上前叉手唱诺。

明镐把公文交到杜中宵手里,道:“枢密院宣旨,你此次回京,一路只在驿馆歇宿,不得入城,也不得拜会官员。把大炮细细遮掩,拿此公文,径直回京城去。如果有人敢阻拦,或是要查看大炮,凭此公文命地方官府人。不得有误!”

杜中宵见明镐说得郑重,急忙拱手称是。从枢密院的安排来看,此次对大炮重视非常,保密工作做足,显然是真当国之重器,不准备让别人看了。

大炮虽然简单,技术细节还是不少。没有借鉴,一个小细节就能把人憋死。哪怕杜中宵对原理一清二楚,制火炮的时候还是经过无数次试验,一点一点摸索出来。

从明镐帅帐出来,杜中宵又到王凯那里告辞。

王凯一向与士卒同甘共苦,昨夜各军中不知道饮了多少酒,现在还迷迷糊糊。听了杜中宵的话,使劲摇了摇脑袋:“学士怎么走得如此匆忙?我还想着这两日与你痛饮一番呢!”

杜中宵道:“枢府严令,不敢耽搁。我在京城坐等太尉,等到班师,再畅饮不迟。”

王凯是军中的人,知道枢密院的命令不可违抗,只好依依惜别。

东方露出一抹鱼肚白,陶十七与炮手架好了炮车,杜中宵骑在马上,离了贝州军营。

一路无话,到了大名府的时候,贾昌朝派人送了酒肉,为杜中宵庆功。听说不得探望官员,不免觉得可惜。特意命了亲信,带了一封信给杜中宵,跟他商讨甲骨文中一些字的意思。

相州数月,杜中宵又收集了一些甲骨,陆续运回了京城。商朝的史料缺乏,这些甲骨引起了很多官员的兴趣,不少人沉迷其中,试图解出其中文字。远在大名府的贾昌朝,也托人描了上面文字,参与其中。

贾昌朝以经学起家,此时的训诂名家,学问比杜中宵强得多了。杜中宵对甲骨文有些隐约印象,怎么比得了这些把典籍翻烂的人物?好在知道甲骨文记的是卜辞,再就是知道以干支纪年,依据贾昌朝已经解出来的文字,猜出了一些篇章的大致意思,没有太过丢脸。

简简单单的几页纸,猜测意思,把杜中宵急得满头大汗。绞尽脑汁,附了自己的猜测,杜中宵给贾昌朝回了信。

把信写好,杜中宵抹了把额头的汗水,出了一口气。自己这学问,在这个年代的文官中着实是差了些。在地方上还好,一般官员的学问也好不到哪里去,回到京城面对这些人尖就吃力了。

贾昌朝基本没有在地方为官,大部分时间就是在京城侍读讲经,精研典籍。凡是能查到的书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
上一页风雨大宋章节列表下一页